栏目:天元文化
作者:Tyspan
热度:
日期:2022-11-21
美器中的风骨:明式圈椅识趣
在众多的古典家具中,
明式家具无疑是成就最辉煌的那一位。
可以说,
明式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集大成者。
经过历代的更替、经济的发展
以及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明式家具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它不仅注重材料的质地、颜色和纹理,
而且善于运用线条的起伏变化
构件的精巧设计
从而体现家具的简洁明快和典雅柔美,
同时也善于用结构
来体现中国之“礼”以及对意境的追求。
在传世的明式家具中,
明式圈椅又无疑是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



而明式圈椅的灵魂就在于榫卯。

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

一榫一卯之间,

一转一折之际,

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

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



看看古代工匠的智慧,
如何在历经漫长岁月之后,
历久弥新。
详观明式圈椅,
椅圈宛转如圆,
椅盘之下则四面见方,
蕴含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
椅圈势如引弓,蓄势内敛,
扶手外展至末端,圆润写意。


椅圈上常见有两种榫卯:

楔钉榫与闷榫(或挖烟袋榫)。

楔钉榫

在造法上,一般有三接和五接两种。

顾名思义,就是将椅圈分为几截。

木器不同于竹器,弧度较大时,

因木头的物理特性,

无法保证器物结构的稳固,

须分为数截,以楔钉榫连接。 



楔钉榫

是将弧形材截割用上下两片出榫嵌接,

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边形的楔钉,

能使连接材上下、左右不错移和紧密的接合连成。

 


基本做法:两片榫头交搭,同时榫头上的小舌入槽,
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
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
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也不能左右移动。
根据人体手臂和人体结构,
整个椅圈楔钉榫的位置就会有一定讲究,
椅圈应该遵循
“后平、中短、前长”的规律,
人坐在上面时,
两手、两肘、两臂
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撑,
应该呈现一种非常放松和舒适的状态。



同时这又很符合木性的特征,
中端部分弯度较大的部分应略短,
下半部分相对较直可略长,
以便符合取材的需求;
对于木材本身来说,
竖茬的木材也更为坚固,
而横茬更容易断裂,
所以“中短、前长”的设计
既符合了人体结构,
又考虑到了木材的特性。


闷榫


闷榫在靠背椅中比较常见,
在垂手圈椅中,
扶手不出头而与鹅脖相接,
就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榫卯连接。
以45°连接的叫闷榫。
扶手与鹅脖两端结合之后不露头。



不以45°连接,
把横材造成转项之状而向下弯扣,
形似一口老烟枪,
北京匠师据其形象称之为“挖烟袋榫”。
严格说起来,
挖烟袋榫也是属于闷榫的一种。



闷榫基本造法:有单闷榫和双闷榫。
单闷榫是在横竖材的两头一个做榫舌,一个做榫窝;
双闷榫是在两个拼头处同时做榫头和榫窝。
两接头的榫头一左一右,榫窝亦一左一右,
与榫头相反,这样两侧榫头就可以互相插进对方的槽口。



一件家具的制造,
首先要满足人们生活中某种使用要求,
适应使用要求而后确定结构,
在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尽量完美的造型式样。
运用构图分析、尺寸测量、比例计算等
设计几何学原理对
其形式美进行了探索。


这些图片表明,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圈椅也能令人感到神奇。













以明式圈椅为起点,

我们可以看到明式家具就是这样一个载体,

它成就了中国人对艺术和自身之美的追求,

因此明式家具的外显形式

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更加值得我们今天去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以求复兴明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