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天元文化
作者:Tyspan
热度:
日期:2022-11-21
美器中的风骨:明式圈椅识趣(二)
俗话说“三分料,七分工”,

足见红木家具的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相对于流水线生产的板式家具而言,

红木家具的工艺十分讲究,

是传承了几百年的手工工艺,

蕴含着浓郁的中国传统古典家具文化。




拿常见的圈椅座面来讲,

就分硬屉和软屉之分。

硬屉即座面为木板,

软屉则是软藤编成。

这两者之间各有优缺点。

硬屉坐感不够舒适,

但是维护简单、使用年限长,

搭配软垫之后,舒适度也有所增加;

软屉坐感非常舒适,

尤其是在夏天,

但是不注意保护,

藤面易为硬物刮伤。



软屉

现代复刻的圈椅大多数都是硬屉,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省心省事。

从榫卯结构上来看,

椅盘的边框均采用的是攒边法,

两种座面的差别主要在于背面的部分:

硬屉使用的是穿带,

软屉使用的是棕绳加横枨。

攒边

攒边,是我国传统家具的一种制作工艺,

是我国古代木工技术

在木材使用上的一项成功的创造发明。

攒边常常与板芯同用。




基本的造法是

用四根木材格角相接做成四方形的边框,

边框内侧再打槽装入面芯板,

这就是所说的“攒边打槽装板”,

如果以现代科技术语来说,

即所谓的浮动构造。

这种造法在传统家具上被广泛地使用,

如椅凳面、桌案面、柜门柜帮、

绦环板、床榻围板等等。



攒边结构

攒边最大的好处就在于

使家具的形体结构始终

以框架为主体来构建,

框架之内是镶嵌板芯,

或是使用软藤,

均不会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

 硬屉穿带

现代圈椅的硬屉座面,

最常见的是落堂踩鼓造型,

但无论是哪种造型,

背面都离不开穿带。



说起穿带,

其实它只是“带”当中最常见的一种。

使用薄长的燕尾“穿簧”,

上下两边一大一小共成梯形。



穿带能起到一定的支撑稳固作用,

但其实它的作用是在于

约束面板朝着你想要的方向伸缩。

众所周知,

木材有干缩湿涨的性质。

中原地区四季分明,

木材在干湿不定的气候条件下,

会频繁地产生干缩湿涨运动。

一旦处理不当,

轻则开裂翘曲,

重则破坏榫卯结构。

古代工匠们经过艰辛探索,

最后发明了“带”。



他们认识到,

只有顺应木材的天然属性,

将板材的一侧做燕尾开口,

穿牢在几根坚固的带对应滑轨的横木上,

使其只能沿横木方向滑动,

就既可适应其干缩湿涨的变化,

又可控制其不向其它方向开裂翘曲,

从而获得一个坚固、平展、纹理通直的平面。
 
软屉横枨

当世流传下来的明代家具的坐具当中,

绝大多数都是软屉的。

软屉的结构是四边框打孔,

手工编织棕绳网,

再在棕绳上编织藤面,

可以说是纯手工的细活。

编藤师傅只有剪刀、锤子、钢条等

极其简单的工具,

却用超凡的耐心编织出了

锦绣般美丽的藤席,

他们的技艺无不令人称叹。



当然,

目前古董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屉面,

就是贴席。

底下是木板,上面贴一层藤面,

外观看起来是软屉,实则是硬屉。

现代的红木家具厂家也有生产,

但这种造法是近代才有的。

出自民国时期北京的鲁班胡同的匠人之手,

因当时修复软屉的匠人稀少,

不知哪个匠人发明此法,

遂行于世。

软屉主要的承重部位是棕绳,

并不在横枨。

横枨的作用主要在于稳固框架。



横枨一般会有些弯曲的弧度,

一是作为承重的双保险之一,

再一个就是与座面留出空间,

保证软屉的绝对舒适度。



好的软屉又细又密,

纹理丰富多变,

人长时间坐或躺在软屉上,

因软屉透气松软对受压皮肤可以缓解疲劳,

对人体有很大好处,

这也是软屉在明清高档家具中大多采用的原因。

随着传统工艺文化的回归

和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利用,

棕藤编织已经回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一张好的圈椅,选用软屉还是硬屉,

这就全凭自个的抉择了。

但不管是选哪一种,

它们无疑都是

中国古代工匠留下的宝贵遗产,

至今福泽后人。

上一篇:美器中的风骨:明式圈椅识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