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天元文化
作者:Tyspan
热度:
日期:2022-12-10
中国传统家具所呈现的中国智慧


中国传统家具,

是中国智慧的完美呈现。

中国古人

将天地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简称为“道”。

儒家的表述为: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家的表述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阴一阳”的过程就是“道法自然”的过程,

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间不变的原则。

由此可见,掌握中国智慧的得“道”者,

必然是通晓“天、地、人”的完美结合、

进而达致“天人合一”境界的人。

这种人就是古人所说的“知者”,

其实就是掌握“道”的人。

而其所创之物,

也必然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在古代,“知”与“智”是通假字,

“知者”就是智者,

即:有智慧的人。

这种通假字的使用,

在春秋时期非常普遍。

如:《庄子》中“大知在所不虑”的“大知”,

指的就是大智者、有大智慧的人

——这些智慧都是中国智慧的呈现。

中国智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可以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处处都体现着中国智慧。

说到这,

我们就有必要来适当了解一下:

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

虽然我们对这四个字耳熟能详,

但在理解和描述上,

却往往似是而非。



传统——

传,是时间上的流传与延续;

统,是空间上的集中与凝聚。

由于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所以传统的东西,

生生不息,最具生命力。

文化——

文,是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迹象;

也称为文象。

如:天文、地文、水文,三者是日月星辰,

大地山川,江河湖海变化的迹象,

也是天地形成的文理。

化,指的是万物的生长变迁,

其过程称为“化”。

万物变化的作用,

在天是深不可测的宇宙,

在人就是深刻的道理,

在地就是万物的化生。



“文化”二字,

就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

就是以人见文,

从人身上看到文理、道理,

几千年来,

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气韵

已经深深地浸渍到人们的精神与生活当中。

人与物之所以分品,

就是依文化的渗透程度而分的。

因此,我们也知道:

中国传统家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之所以能够被举世公认、誉满天下,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被文化长期、充分渗透之后

而形成的高贵的“根”。



中国文化认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

正是在这种文化纲领的指导下,

中国传统家具的出现,

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产物——

它是“道器合一”的产物。

而中国两千多年前,对此早有表述。

传统家具并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创造出来的,

而是“知者”所创,

即:中国智造!

有智慧的人创造了器物,

心灵手巧的人照本宣科地做出来,

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去

——这就是:先有传统,后有传承。

传统是传承的基础,

传承是令传统相续的保证。

传统的东西要想能够传承下去,

其中必须要有思想、文化的浸润,

这是不可回避的前提。



一把椅、一张凳,

甚至一个家具的局部,

它们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智慧、信仰与情感。

以至于,中国传统家具,

从礼教发展到实用,

继而发展成为

集文化、哲学、美学于一体的传世之作

这在世界上是相当罕见的!

尤其是明式家具的出现,

承担了中国文化所有的光辉和智慧。



而时下,虽然传统家具随处可见,

且部分历史遗存下来的家具拍卖也屡创新高;

但其原本的崇高,

已经在熟视无睹中被逐渐瓦解。

对一个中国智造的传统器物来讲,

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人类面对历史时,绝大多数人对器物的关注,

远甚于对礼制的关注;

对技术的膜拜,远甚于对思想的膜拜。”

——著名媒体人 龚曙光



道在器中

“道”是器物的灵魂所在,

无论是人还是物,

只有“道在器中”,

才会令器物饱含生机、精神、价值和内涵,

才能僭越器物本身的价值,

才可以鲜活和弥久。

这便是“道在器中”的大义。

它不仅仅是

中国传统思想中

形而上的“道”对形而下之“器”的规约,

也是中国古代“造物为良”思想的核心体现。

在所有思想体系中,

易学思想是所有造物思想的最核心主导。



有史以来,但凡生生不息的器物,

都要有鲜活的灵魂。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

榫卯结构就是其灵魂

它是传统家具制作工艺中最令人神往的一面,

也是最智巧的体现。

传统家具在近代之所以

被称为国粹和中国文化遗产。

其中的因由,

与榫卯结构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整套传统家具甚至整幢建筑

都不使用任何金属,

但却能在经历长期使用、自然损耗、

甚至是地震的前提下,

依然能够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这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简直就是奇迹!



榫卯结构中的“道”是什么呢?

这就要从榫卯结构开始说起。

榫卯结构是传统家具中,

通常在相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

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

凹进部分叫卯或榫槽、卯眼。

其中,榫是“剡木入窍也。

”卯是“凡剡木相入,以盈入虚谓之笋。

以虚入盈谓之卯。”

故俗有笋头卯之语。

“榫卯结构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同时也常见于其它木、竹、石制的器物中。

榫卯形式

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

也是区别于西方家具主要特征。

由于其做法、应用范围不同,



无论它们的做法有何不同,

它们都有一个统一共性:

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关节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得以保障的基本前提。

人们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关节。

人体需要运动,也需要稳定,

这一对矛盾,

都是通过关节的特殊结构

而达致了完美统一的。

榫卯结构是中国家具的独特传统,

也是古代“知者”高度智慧的结晶。

人体的关节是凹凸的形式,

榫卯的结合也是如此。



这一凸一凹,一盈一虚,

就是一阴一阳的结合,

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思想的呈现,

这个中国人所认知道的“道”,

隐蕴于传统家具的制作当中,

即是器物稳定与持久的必然保障,

也是“道在器中”的鲜活呈现。

如果只有榫没有卯,

或者只有卯没有榫,

就像只有阳没有阴、

或者只有阴没有阳一样,

器物都不会稳定长久——

因为: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这个榫卯结构中的阴阳特性

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易学哲学思想,

既是传统木作器物的灵魂所在,

更是传统家具强大生命力的浑厚动力所在。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不可摧,至道者坚!

榫卯结构,

就是这个道器合一的产物,

也正因如此,

它成为了世界家具史上最受尊崇的工艺发明之一。


 
上一篇:美器中的风骨:明式圈椅识趣(二) 下一篇:没有了